標題:
環境教育法與地景保育
作者:
臺灣地形研究室
作者說明:
內文:
在 21 世紀的今天,工業革命累積至此的各種資源耗竭與環境污染問題陸續成為影響人類文明延續的重大議題。日趨嚴重的全球暖化已經成為全人類不得不積極面對的問題,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自然環境品質嚴重劣化,促使國際社會與世界各國竭盡所能思索解決之道。長期以來,人類希望透過科技的進步解決人類本身製造的環境問題,但始終徒勞無功。為了促進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必須透過環境教育,由知識的傳遞、態度的培養與行動的養成等,設法改變人們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與日常行動,方能由根本解決環境品質劣化的問題。同理,地景保育的工作,如何透過環境教育的實施,讓地景保育的概念深植人心,也是重要的契機。
 
過去二十年以來,環境教育相關工作提出許多實施計畫,並推動許多加強學校環境管理、學校環境教育與強化國民環境素養之措施。因此,環境教育法之立法為國家永續發展紮根工作之必須措施,不僅與國際潮流相結合,也是我國整體向上提昇的重大關鍵。以地景保育工作為例,過去從各國家之間的行動,到目前國際組織也多有相關的配合行動。例如國際地理學會地質學會,都有相關的委員會成立,背後也慢慢行成一網絡,彼此互相觀摩、研習。
 
環境教育法之推動,將促成國民、民間組織、政府與企業在完整的環境教育執行體系、充實的環境教育經費與務實的環境教育政策下,對於與世界、區域與國家、鄉土相關的環境資訊,具有查詢、理解、分析與批判的能力,達成資訊透明化的具體目標,亦能進而提昇民眾參與度,使國家環境政策真正凝聚全民共識,促進社會整體的和諧與進步。目前的地景保育工作在台灣與環境教育息息相關。地景保育的概念也成為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一部份。未來如何透過環境教育課程、場所與機構的實施,正是地景保育更進一步發展的機會。相關地景保育工作者,自應把握此機會。
 
環境教育具有全民參與性、終生學習性、整體性與科技整合性等特質,法案內容考慮全球環境變遷現象、國際永續發展潮流,並斟酌我國國情,將本法概分為總則、主管機關、環境教育政策、環境教育之推動、國家環境教育基金會、環境教育經費、研究與發展、附則等八章23條。
 
「環境教育法」草案於2010年5月18日在立法院三讀通過,2010年6月5日公布,並自2011年6月5日開始施行,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韓國、巴西之後,躋身少數將環境教育立法的國家。
 
依據「環境教育法」,從學生及公教人員每年強迫4小時以上環境教育課程或活動,增進國民保護環境的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促使國民重視環境,採取行動,以達永續發展的公民教育。透過多元管道加強民眾生態保育、環境倫理觀念並改變生活習慣,讓人們學會尊重大自然、懂得與大自然和平共處,讓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和資源,能被人永續利用!
 
國內環境教育法剛剛通過,屬於正在起步的階段。而國際上,環境教育並不是一個新的名詞,歐美國家從1990年代起,紛紛立法或發表白皮書,宣布推動環境教育的計畫或綱領,迄今已有廿多年的發展。而在發展的模式中,英美與臺灣的發展方式不同,是由民間發起環境教育的議題。以美國來說,美國的環保署必須成立辦公室,協調處理國內的環境教育事務。而各州政府因地區差異,提出自己的環境教育政策或計畫,並成立相關的基金或協會來輔助推動。由於各州對於環境教育政策有相當高的自主性,加上背後有政府資金的支持,在北美的環境教育推動方式相當活躍且多元。英國與澳洲的狀況類似於美國,都是由政府出資協助協會或基金會來推動國內環境教育發展。
 
德國則與前述國家不同。德國並沒有特別強調環境教育,但這不代表他們不重視這一塊,而是德國政府很早就把環境教育的觀念植入中小學的教育。學生在畢業時必須要具備觀察環境的概念與能力,在此體系內中小學教師的角色相當吃重。而在學校教育體制之外,德國政府也利用公眾教育系統,如博物館、國家公園等,讓民眾以實際的體驗來增進對環境的認識。
 
國際環境教育的交流
 
由於環境教育牽涉到的議題相當廣泛,不光是國際間熱烈討論的氣候變遷、碳排放等議題,還有許多在地生活環境的關懷,這牽涉到各地地方環境的差異。然而環境教育的推動上,在地的議題是很基本且重要的核心,而國際議題的討論著眼於視野的推展,因此在國際交流上,目前多以召開大型研討會,邀請各國環境教育專家或從業人員做觀念與案例的互相觀摩。以2009年由UNESCO舉辦的『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為例,邀請聯合國成員討論教育如何幫助全球穩定發展,其中也討論到環境教育應該要負擔何種角色。而ESD(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大會自此開始,每三年舉辦一次,2012年則併入RIO+20會議(南美洲巴西舉辦),2015年則將移師於德國的波昂召開。地景保育在國際環境教育的潮流下,地質公園網絡的倡議,也是在此風潮下推動。環境教育正是其中的四大核心價值之一。從地景保育、地質公園到環境教育,我們如何透過環境教育的實施、操作,提供各樣的資訊與行動方案,則是這一波的環境教育潮中,最大的挑戰。
 
(本文取材自環保署環境教育基金規劃報告,於此並感謝環保署提供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