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台灣西南部石灰岩體之景觀價值與保育
作者:
鍾廣吉
作者說明:
內文:
一、序言

  在文化資產中自然文化資產為相當重要的一部份,地景是自然文化資產中靜態的部份,因其為靜態,停立於地球上不移動,所以最容易被破壞,只要有利用價值即很容易被破壞而消失。石灰岩即面臨這種狀況。

  石灰岩一方面是礦體,具有利用價值,另一方面石灰岩中孕育了很多的地景,很多值得後世子孫及現代的人們所喜好的極佳的風景,即可構成自然文化資產的地景,地景需保護,石灰岩又要被利用,因此石灰岩中的地景是最容易被破壞的對象。

  台灣西南部石灰岩體的地景具有其特色,分佈在恒春半島者為墾丁國家公園內,其他有高雄地區的鳳山、駱駝山、壽山、柴山、半屏山、大小崗山、橫山、虎頭山,台南地區有枕頭山,均為生物碎屑石灰岩,均孕育有值得永續利用的地景。

二、石灰岩內的地景

  分佈在西南部地區的石灰岩體均為碎屑石灰岩,計有枕頭山、大小崗山、橫山、虎頭山、半屏山、柴山、壽山、駱駝山、鳳山和恒春地區,在經歷不同的時間後孕育了不少的地景,茲分別描述如下:

  鐘乳石、石筍、石柱:目前已有較系統記載的鐘乳石、石筍、石柱為分佈在恒春半島、壽山和大小崗山的石灰岩體中,形狀上甚富變化,鐘乳石的形狀有石簾、石桃、石藤、竹葉狀及捲葉狀,石筍的造型更奇特,狀似關公、土地公等人像,石柱有長、短、粗、細、連排或單根,更有成石壁的整片者,品質晶瑩剔透,雪白透明均有,表面甚至油脂光滑,整體而言為小巧精細,令人覺得可愛。

  洞穴:也以恒春地區、壽山、大崗山較普遍,恒春地區和大崗山地區為洞口原出露於地表者,壽山地區部份為洞口原出露地表者,也有因開礦始將深埋地下的洞穴發現者,這些洞穴均為經歷甚長的地質時代溶蝕作用的結果,洞穴形狀變化很大,經常為洞中有洞,洞內之岩壁也經常有鐘乳石的發育。

  峽谷:恒春西方台地綿延近 500公尺,僅容一人通過且彎彎曲曲的峽谷,進入其中甚具恐怖感,北壽山地區應也有,未予詳細調查,大崗山西側也有一段近 200公尺的峽谷,兩岸壁植生茂密為經歷長時間表面逕流侵蝕的結果,均分佈在比較隱蔽的地方,另有一種不同的情調。

  斷崖:自然形成的斷崖以恒春西方台地西側斷崖,大小崗山的平行排列斷崖和枕頭山西側斷崖最具規模,枕頭山西側斷崖可能為岩層的界線,為差異侵蝕的結果,又因岩性上的差異之故,其餘的斷崖均發生在石灰岩體內,解釋為差異侵蝕可能不合理,應為斷層作用的產物,斷崖為一全景景觀,規模較大,具有宏偉的感覺,在其岩壁上攀登,更是一種向自然挑戰的感受。

  化石群落:分佈於西南部的石灰岩體均為碎屑石灰岩,為由含碳酸鈣質硬殼的生物遺體堆積而成,其中保存各類生物的硬體構造,有完整者,也有呈碎屑者,其類別有珊瑚、石灰藻、苔蘚動物、貝類等,為研究化石很好的岩體,這些化石在地景上可構成主題景觀和小景觀,化石群內容的討論則具有知性的感受。

  石灰岩體內除以上的地景為較顯目易感受到之外,其他尚有的如似石林的縮影,平行排列的溝渠狀裂縫,壟狀地形等,其範圍有限,但甚具學術價值,也值得提出。

三、石灰岩地景的景觀特性

  由線條、形體和色彩所組合而成的地景可依其空間條件及置身其中的感受分別歸類為封閉景觀、頂蓋景觀、小景觀、主題景觀和全景景觀,茲分別敘述如下:

  頂蓋景觀:具有此性質的地景為洞穴,進入洞穴則上下前後左右全部被圍住,尤其頂部有一層厚的石灰岩體,此類景觀可以叫做頂蓋景觀,進入洞穴內一片漆黑,置身其中是一種不同於洞外的感覺,恐怖、茫然、危險重重,為一種探險的感受,但洞內有甚多的現象值得探勘,學術價值無法估計。洞內具有不規則的形體,該形體由曲線直線,段線及不定型的線段所組成。

  封閉景觀:在石灰岩體中具有此性質的地景為峽谷和洞穴,洞穴上下左右前後會被圍困,亦為頂蓋景觀,前後左右被圍住則呈封閉景觀;而進入峽谷中則感到前後左右都有岩壁阻擋,被圍困於其中,此種感受的地景可以叫做封閉景觀,組合成封閉景觀的線段可能為轉折的短線,可能為不規則的形體,但可以感覺到有具體的現象在周圍,置身其中也會有與外界隔離的感覺。

  小景觀:其具體的地景僅佔有有限的範圍,在一次的視覺下可以完全看到該地景,可以為小景觀,石灰岩中每個小化石即為一小景觀,一次可以完全看到,其構成的為不規則的形體,任何形狀都有可能,可以由短的曲線所組合,在一區的石灰岩體中可以有不少的化石小景觀,可以相互做比較,相對的賞景項目也增加,也增加很多不同的感受,關心化石的內涵意義則為知性的學術的。

  主題景觀:在賞景的過程中有主題,賞景的範圍雖不是很小,非一次可全看,但均有主題,這就是主題景觀,石灰岩體中的主題景觀為鐘乳石、石筍、石柱,為很具體的地景,這種地景可提供美感的視覺,有很多類的形體,各形體均可提供美感的視覺,組合成形體的線條則為柔和的曲線、直線和段線,燈光照射下晶瑩剔透,顯示出不少柔和的色彩,可為純感性的感受,賞景期間可以完全引入感性的感受,令您忽略知性的探討。這是一類人人喜愛的地景。

  全景景觀:賞景的範圍深遠廣大,有時可無限延伸的地景可以叫做全景景觀,西南部的石灰岩體中可構成全景景觀的地景為斷崖,恒春西方台地西側斷崖,南北延伸而不能一次畫入眼裡,大崗山的斷崖亦如此,聳立其間,氣勢宏偉,其形體近乎方形的規則性,並由長直線、段線所組成,賞景時若天空再飄上幾朵彩雲,更有一番不同的感性感受。

  這些地景可提供極佳美質的感性需要,但相當脆弱,容易被破壞消失,甚多人喜好,也容易被人獨佔有的念頭去移開收藏,其脆弱性為其致命傷處;他們也甚稀少,有時具有唯一性,稀少又具有不再生性,被移開或被破壞就永遠失去了;學術而言,地景中也蘊藏了許多學問值得去探討,因此認為其具有學術性。

四、保育策略

  為使這些地景永續利用,急需希望他們永遠存在,但因他們具有脆弱性,唯一或稀少性及學術上的特性,因此下列對策有其需要:

  1. 停止石灰岩礦的開採:停止石灰岩礦的開採即停止破壞的行為,尚未破壞的可以因此保存下來。

  2. 地景永續利用的宣導:在教育的體制中與環境有關的教材編入特殊地景的性質及美質,和永續利用的需要,使學生學習過程中瞭解其價值及保護的必要性;保育單位、團體多以刊物文字和活動宣導,則可以把宣導的效果層面擴大,也宣導每位賞景者均為保育人員,保育人人有責。

  3. 有形阻擋物的保護:需要保護的地景有些可以用有形的阻擋物圍籬住,不令一般人進入接觸,而且經常有人員巡視,則可以避開無知者的破壞,可以阻擋蓄意者的暗中破壞,雖為消極的方法,但可直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4. 規畫出保護權責單位及處罰之罰規:有固定的權責單位則保護有專人,可以避免因缺人手而成效不彰的現象,定罰則可以收嚇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