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地景幻燈片專輯(32)
作者:
臺灣地形研究室
作者說明:
內文:
「台灣的十大地景」活動已於2013年10月22日全國地景保育研習班後落幕,會中公布台灣十大地景名單。以下分別介紹第一名到第十名的地景特色。
 
1.野柳:位處新北市萬里區,為往東北方突出的岬角,是北海岸最著名的狹長海岬。其中「女王頭」堪稱台灣最著名的地景,其他尚有蕈狀岩、燭台石、薑石、球石、拱狀石等地景,擁有高度的地景多樣性。野柳的地層主要由中新世早期的大寮層構成,其包含厚層砂岩、頁岩或砂頁岩互層。厚層砂岩中,內夾石灰質結核,由於石灰質抗蝕力強,不易受到侵蝕,因此差異侵蝕後,常形成各種奇岩怪石。
 
2.玉山主峰:位處南投縣信義鄉,為東亞和台灣第一高峰,是一典型的高山地景。玉山形成原因是菲律賓海板塊橫向碰撞歐亞大陸板塊,造成地殼抬升。岩層性質脆弱,多褶曲、節理、斷層、斷崖等地形。除了內營力造成的脆弱岩性外,受高山劇烈的凍融作用影響,岩石風化成大規模的碎石坡。此外,玉山亦保留清朝到日治時期的道路,最著名的為「八通關古道」,主要是清朝政府為鼓勵漢人到東部屯墾而建造,歷經日治時期的修建,是一條擁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古道。
 
3.日月潭:位處南投縣魚池鄉,在地形上屬於陷落盆地,現今為台灣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形成,是因為地殼的擠壓作用,造成附近多褶曲、斷層地形,以及大小的埔里盆地群,之後蓄水而成的山間湖沼。經過長時間反覆的蓄水、潰堤作用,因為只有日月潭地勢較高,受盆地的切割作用和河川侵蝕作用較晚,因此仍保留一定的水量,同時無外來砂礫填充,且有雨水、河水的注入,保存現今日月潭的湖水量。
 
4.金瓜石:為一個火山熔岩凝固所形成的地形,曾是東亞最大的金礦產地,以安山岩為主。由於板塊碰撞下,菲律賓海板塊在台灣北部隱沒,許多岩漿沿著板塊縫隙往上移動,並在凝固的過程中,岩層逐漸析出許多礦產,以金礦最為著名。由於富產金礦,早在一百多年前即吸引滔金客前來開採,亦留下許多礦坑遺跡、運礦鐵道與礦業聚落。
 
5.龜山島:位於宜蘭東方外海,為一座活火山島。龜山島主要由兩座火山體組成龜首和龜甲,龜尾部位是一片細長的沙洲。此外,火山活動造成龜山島周圍海域有溫泉、硫氣孔等景觀。島上和四周海域的動、植物生態及海洋資源也相當豐富。
 
6.月世界泥岩惡地:位於高雄市田寮區,為台灣西南部泥岩區的一部分,以裸露的稜脊和陡峭的V字形溝谷密布為其特色。泥岩組成成分多黏土礦物,岩性軟弱,在吸水的狀態下易膨脹、崩解,因此每遇河水、雨水沖蝕後,會因抗蝕力極低而被沖刷。由於泥岩地表層易侵蝕流失,加上鹽分高,土壤貧瘠,居民以種植芭樂、蜜棗等作物為主。
 
7.雪山圈谷:位在雪山主峰東北側,屬於高山冰斗地形。由於位處高山,早期受到冰河作用的侵蝕,留下許多冰河地形,加上劇烈的物理風化作用,在圈谷附近形成許多碎石堆。因雪山是受到板塊擠壓而形成的山脈,岩石經過高壓變質下,以輕度變質板岩的岩層為主。此外,附近的雪山翠池,為一座冰斗湖,藍色湖水與前方綠色的玉山圓柏、遠方山稜線相應,似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8.清水斷崖:為一斷層崖,隸屬花蓮縣秀林鄉,位於蘇花公路、清水山東側。崖坡由於劇烈的波蝕作用挖蝕坡角,因而形成幾近90度的垂直斷崖面。地質由大南澳片岩組成,為台灣最古老的地層,也是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之界線斷層的延伸。日治時期,初期為了理蕃需要,日本人重新開闢此段古道,至1931年開鑿可通行汽車的道路,即現今所稱的「蘇花公路」。
 
9.火炎山:為「礫質惡地」,由礫石組成,表層可見到一系列蝕溝、土石沖積扇等地形。火炎山地質屬於頭嵙山層,因礫石膠結不緻密,每當大雨一來,礫石容易被侵蝕至下游堆積,植被亦不易生長。此外,土壤紅土化程度高,故整體形貌看起來為紅色。
 
10.大霸尖山和小霸尖山:雪霸國家公園的著名山峰之一。大霸尖山和小霸尖山位於雪山主峰的東北方。地質屬於四稜砂岩,為一變質砂岩。由於大霸尖山頂部岩層呈現水平狀,可推測此岩位於雪霸背斜軸部位置。由於受板塊擠壓,岩石表面多褶曲、斷層,若經過水分下滲,加上風化作用,易加速岩石碎裂,因而岩壁會因崩塌而逐漸縮小。
 
台灣的地景多樣性高,包含構造、火山、泥岩、礫岩、冰河、河川、海岸等類型的地景。這些地景形成不易,因而我們更需要妥善維護他們,並利用這些資源作為教育、觀光等用途,將台灣之美推廣到世界。
 
* 附註:
以上內容編修自林俊全、李建堂、陳文山、齊士崢、劉瑩三、李光中(2014),台灣的十大地景,頁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