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地質公園概念性規劃之研究
作者:
許珊瑜
作者說明: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
內文:

一、前言

        地表景觀包含生物圈、大氣圈、水圈及岩石圈,組成非常多元。其中,岩石圈是地球承載生物體的主要組成,亦記載著地球本體形成的漫長歷史,諸多長時間尺度的地球科學研究,均可由地質地形景觀中整理出珍貴的知識。尤其是獨特的地質地形景點,不僅是大地組成的代表,更具有美學意涵,提供人類欣賞自然之美。因此,特殊地質地形景點的保育觀念極為重要。 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出「世界地質公園」(UNESCO-Geopark),將特殊地質地形景點保育由景點的登錄公告,提升進入以地球襲產保育為主的區域經營。除了針對地質地形景點進行保育相關活動外,地質公園亦成為地質旅遊的資源,增加地方創造永續發展的可能性。地質公園(geopark)成為各國推動地質地形保育的重要方向,其中以歐盟及中國大陸發展最快,也成為地球襲產保育的新興模式。 臺灣位於亞洲大陸邊緣,自上新世以來的板塊運動造就了諸多令人驚豔的地質地形景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是主要推動地質地形景點保育的機構,民國83年擬訂「地景保育統籌計畫」,由地球科學領域相關之學者專家組成地景保育小組,參考英國皇家自然保育學會(RSNC)的經驗,以專家合議法進行景點評選。依據「臺灣地區地景保育景點內容、分類及管理分級」,共登錄320特殊地質地形景點。目前已推出三十一個優先推動成為地質公園的景點(王鑫、李光中,2003)。金瓜石地區是其中之一。本文以「地球襲產保育」的角度進行文獻回顧,以確立地質公園概念規劃之準則。

二、文獻回顧

        (一)地球襲產保育發展的脈胳及地質公園(Geopark) 地質環境與其他自然資源息息相關,Sharples(1995)及Eberhard(1997)提出地質多樣性(geodiversity)的新概念,強調地質環境不僅是地質、地形、土壤等自然地表現象(feature),亦包括與生物圈、水圈、氣圈所相接觸發生的過程(process)。以學科的角度來看,即包括地質學家所研究的地球組成架構及地理學家所研究的地貌及其作用成因(English Nature et al,2003;Guthrie,M.,2003)。   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延續「地質景點計畫(UNESCO-Geosites)」,提出「世界地質公園」概念。地質公園不僅呈現地質歷史(history)、事件(event)或過程(process)外,亦涵蓋人類、生態及文化的價值。地質公園作為地球襲產保育的基地,對重要地質特質進行保護,並提供多樣地球科學的技術原則及概念,以及更多元廣泛的環境議題討論,在地方或社區尺度上永續社會經濟發展的機會及可能性(類似地質旅遊--geotourism),並在過程中提供環境教育的機會。這些工作必需由公共權力、地方社區及私人社團共同參與(UNESCO,1999;Eder,1999)。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出「地質公園」概念後,以歐洲及中國大陸推展最為極積。歐洲地質公園組織在法國設辦事機構,推廣歐洲地質公園各成員資訊,召開例行年會並舉辦參觀交流活動。目的是保護地質遺產,推動地球科學知識的普及、發展區域經濟和增加居民就業機會。目前共有十二個歐洲地質公園已成立,並已積極發展「歐洲地質旅遊」(趟汀等,2002)。 此外,中國大陸於國土資源部設國家地質公園辦公室。地質公園的推動促使地學旅遊景觀資源分類、規劃流程及經營討論的學術研究也跟著積極發展。臺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延續過去地景保育計畫,於九十一年度起推動「地質公園」研究計畫,配合地方性及區域性計畫建議劃設地質公園,另擬建議少數國家級的特殊地景保育景點,劃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二)永續旅遊   Hudman(1991)指出隨著近五十年社會經濟的發展及人類對環境態度的轉變,間接影響了人們對於旅遊的態度:由1960年代開始,繼工業革命帶來經濟發展契機後,大量旅遊(mass tourism)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利器。而到了二十世紀的末期,人類的環境知覺提高,意識到旅遊並非是真正的「無煙囪工業(smokeless industry)」,旅遊行為仍會造成旅遊地衝擊(impact)。因此,開始了生態旅遊、綠色旅遊及永續旅遊等新興旅遊觀點的發展(Holden,2001)。   永續旅遊是指所有旅遊發展、管理及活動,都必需維持環境、社會及經濟的健全性,並且恒久地保有自然、建造物及文化資源的。永續旅遊試圖將保育(conservation)的概念加入到旅遊當中,經濟、社會及環境三個角度瞭解旅遊對地方的衝擊(Paul et al, 2001)。地質旅遊(geotourism)延續著永續旅遊精神,即維持生態平衡及減少衝擊。地質旅遊不只於保護地理環境特質為目的,更關注自然與人類的態度,提供高品質、強調環境與文化的旅遊活動,包括自然史、地質構造、地形、生態及文化襲產等(Andrea et al,2002) (三)區域旅遊規劃   旅遊地區土地利用規劃是根據區域內不同功能區的劃分加以控制,尤其是以自然資源為主的遊憩地區,如風景區、國家公園、自然保留區等,以達到滿足遊客需求及保護旅遊資源。此類型的土地大多是由政府所管轄。隨著保護區體系持續成長擴大,開始面臨到區外的各種壓力(例如土地開發、遊憩需求、當地居民經濟及文化等),保護區形式也逐漸在轉型當中。許多地區本身具有發展成為保護區的潛力,亦具有自然及文化的價值(Fennell,1999)。因此,保護區不只是維護自然世界,同時也著重人與自然互動的關係。同時,經營管理亦需考量保護區本身與周邊相互關係,管理策略也趨向兼顧區內及區外發展。   分區規劃(zone planning)是規劃界常引用的空間規劃模式。期望在開放遊憩活動進入保護區同時,減少對生態及敏感地區的衝擊(Paul et al, 2001)。延續著分區規劃管理的精神IUCN2及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發展出四至八區的規劃模式,依據園區內生態資源特性、現有土地利用型態及土地權屬等因數加以分區並制定分區管理準則。針對特定物件的保護區,也有一套因應週邊環境衝擊的影響。

三、結論

        (一)地質公園精神 地質公園是有一個或一組具有科學重要性景點的範圍,表示園區是具有地質多樣性(geodiversity)。此外,區內仍可經由動物及植物群落,呈現生物多樣性(biodiverstiy)。而地質公園的意義在於結合地方社會文化與地質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的關係。地質公園規劃也必需顧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思考。因此,地質公園內的活動著重於園區內的自然美學及紀念意義,適合發展地質旅遊(geoturism)及生態旅遊(ecoturism)。 此外,地質公園的邊界劃定必需兼顧空間的完整性及地景功能的整合(例如土地同質單元),而不宜以人工界線為主。且對於地質景點必需要有永續的保育概念(Garrido,2004)。

        (二)地質公園管理概念 1.地質公園經營管理   地質公園具有保護區的性質,且為了維持園區持續正常地運作,地質公園亦具有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功能。因此在經營管理上必需兩者兼顧。依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IUCN)提出的保護區管理類別中,特殊地質景點以自然紀念物(Natural Monument)模式為主,而整體地質公園宜以地景保護區(Landscape Protect Area)模式,平衡地方發展的需求。 2.特殊地質地形景點的實際管理   本研究建議參考英國評量「區域性重要地質地形景點(Regionally Important Geological /Geomorphological Sites, RIGS)」的方式,依據教育意義、科學研究、地科研究及美學評價所選出重要意義的景點,後續需由主管機關經營管理。目前「地質法」已通過,未來可依地質法之子法「地質景觀保育管理作業準則」予以較為明確的保育準則及行動。

        依地質法之地質景觀保育管理作業準則第十四條規定,對於獨立存在的景點,所在地方主管機關依國土計畫劃設限制發展區及環境敏感地區、依都市計畫法劃設都市自然公園、依區域計畫法劃設生態保護用地等綠地系統中進行管理,則必需要建立園區本身或連結周圍景點形成較為完整的整體規劃構想。若是已分佈在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或風景特定區內,則所在主管機關,依據地質景點之保育及管理計畫,於原管理機構下進行景點管理。即以「區塊」的公園型式出現,比較不會觸碰到整體組織架構的問題。地質公園的劃設需因地制宜,具有彈性地靈活運用。

四、參考文獻

王 鑫、李光中2002地質公園之設置推動及環境管理監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

吳必虎 2002 區域旅遊規劃原理,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

趟汀、趟遜 2000 歐洲地質公園建設及意義,地球學報,23(5):463-470

Andrea M.S., Suzanne D.C. and Dawn D., 2002. The Geotourism Study: Phase I Executive Summary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Travel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Washington, D.C. Boyd, S.W. and Butler, R.W., 1996. Managing ecotourism: an opportunity specturum approach, Tourism Management, 17(8):557-566.

Eder, W., 1999. Geoparks for the future, Earth Heritage, 12. English Nature, Quarry Products Association and Silica & Moulding Sands Association, 2003. Geodiversity and the minerals industry -Conserving our geological heritage. Published bye Entec Uk Ltd. Isbn 0953540030 Fennell, D.A.,1999. Ectourism –an introduction. London : Routledge.

Guthrie, M., 2003.Geogiversity, proving its worth, Earth Heritage, 19. Holden, A., 2001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London:Routledge.

Pual,F. J., Bowman, M.E. and Tao. T, 2001. Guidelines for Tourism in Parks and Proetctd Areas of East Asia. IUCN –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ESCO, 1999.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UNESCO Geoparks . United Nations Educait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