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地景保育幻燈片專輯(十)西部沿海幻燈片專輯
作者:
台大地理系台灣地形研究室
作者說明:
內文:
 出版:台大地理系台灣地形研究室

幻燈片張數: 40 張 編號361-400

編者按:本期專輯主要是介紹臺灣的西部海岸地景為主。西部海岸過去素以沙岸著稱。寬廣的潮間帶孕育了許多的經濟生產價值與生態的多樣性。然而也由於高度的開發,造成了許多的災害問題。本專輯希望提供一個西部的印象之旅。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139公里,海岸地形景觀變化萬千,除了富有地形之美外,亦有許多的海岸土地資源,可以應用。同時對於一個海島的國家而言,海洋絕非是我們與其他國家的阻隔,反而海洋是我們與其他國家間的大道。因此,瞭解海岸地形的變化之外,我們更應該熟悉海的特徵與和我們的關係。
台灣西部海岸常見的堆積地形,主要如下:
一、 沙灘:許多的沙灘分布於海灣內,其原因是波浪作用的能量會愈來愈小,使得細粒的沙能堆積而形成沙岸。其次,如果河川上游沖積大量物質到下游,再經沿岸流搬運,也會形成沙灘。沙灘是海水浴場的基本組成條件,也是人們接觸海水的主要地區。
二、 沙洲:沙洲是指海底沈積物慢慢高出海水面,形成小島的地貌,稱為沙洲。當然沙洲形成的位置,常是海底地形較靠近岸邊且是碎浪帶的位置。即因為波浪在碎浪區內,無法繼續前移至岸邊,搬運泥沙的能力突然減小,所以只好把泥沙留在碎浪區。低潮時常露出海水面。如果沙洲的一端連著岸邊,另一端連著小島,就形成了連島沙洲,像臺灣宜蘭的南方澳便有一個極為美麗的連島沙洲。
三、 沙嘴:如果沙洲一側連在岸邊,便形成沙嘴。沙嘴的形態會受到海流的影響,而有不同的形狀。沙嘴的形狀,也常受到波浪繞射的作用而彎向內陸,形成鉤狀的沙嘴。沿岸流所挾帶的泥沙,往往是沙嘴的組成物質,而塑造沙嘴的形狀則決定於波浪的方向。像淡水河口的右岸,也就是靠近淡海的海口,就有一個不斷在改變形狀的沙嘴。沙嘴如果發育得太長,甚至於阻斷了河口的河流出海口,便形成了沒口溪。溪流流至海口時,便慢慢入滲到海裡。
四、 潟湖:沙洲與陸地之間的水域,常因為沙洲或沙嘴的發育_延伸而形成一似內海的水域,稱為潟湖。臺灣的高雄港便是一個典型的潟湖。潟湖通常有缺口,潮水可以進出,又稱為潮流口。如果潟湖慢慢被泥沙所填塞,便形成海埔地;如果沙洲被波浪所侵蝕破壞,潟湖也會因而消失。高雄港便是一個潟湖,目前已經變為一個重要的商港,大約佔據了高雄市一半的海岸地帶。原有的潟湖模樣也已經被人工海堤所改變及固定。
五、 潮汐灘地:是指高低潮間所露出的地帶。通常為泥質或沙質的海灘地,大部分沒有植被覆蓋。臺灣的潮汐灘地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一帶,大肚溪口以南多屬沙質灘地。如果海岸地形平坦,則潮汐灘地會因為高低潮,產生極寬廣的潮汐灘地。

堆積地形其實是變化多端的。受到海水不同的作用力作用,會使得這些堆積地形不但多變,無形中也常引起許多災害。台灣西部海岸的地形主要是以沙岸為主,由台中港往南便以沙岸為主,雖然有長的南北防波堤,仍然擋不住漂沙的流入,常常必須疏濬。而過了台中港南側的大肚溪,海岸地帶有許多的人工海埔地,使海岸線看起來有稜有角的,一塊塊的排列著。  

彰化縣與雲林縣以濁水溪為界。海岸平原受到濁水溪大量的輸沙,形成寬廣的海岸平原。濁水溪的河道常常變遷著,目前由於地表的土地利用程度非常密集,使得原來河道的位置不易看出。然而海岸地帶的海埔地,仍然呈現塊狀分佈。而沙岸又常受到沿著海岸漂流的漂沙的堆積與海岸的侵蝕影響。海岸地帶有許多的人工海埔地,使海岸線看起來有稜有角的,一塊塊的排列著。海岸平原受到濁水溪大量的輸沙,形成寬廣的海岸平原。海岸地帶有許多的人工養殖漁業,這些人工養殖漁業被認為是影響台灣西南部海岸地帶地層下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過去因為台灣西部地區各個河川帶來大量的泥沙,造成了西部沿海的海岸線向外擴張,擴張的初期,便是以海埔地及沙洲的形式出現,過去先民們則以鹽田,作為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同時由於此地主要是以沙岸為主,有寬廣的潮間帶及海岸濕地,有豐富的魚苗與蚵苗,使得沿岸的養殖漁業非常發達,也是漁民們賴以維生的舞臺。由嘉義至台南一帶,都是類似的地形與土地利用方式。
台灣地區海岸地帶經營管理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三: 一為海岸的環境污染問題,二為海岸地帶土地資源使用的衝突,三為海岸地形的破壞。
造成海岸地帶環境污染的主要禍源為遭受各種垃圾及廢水污染的河川。由於大量的垃圾、家庭廢水與工廠廢水夜以繼日順流而下,注入海裡,隨著沿岸流移動,沿海地區受到嚴重污染。臺灣西南沿海地區曾發生綠牡蠣及文蛤大量暴斃,使沿海養殖業蒙受重損失的事件,也是因為沿海地區的海域,受到順流而下的工業廢水嚴重污染所致。 
台灣海岸地區目由於海岸生態體系的差異,不同的土地利用種類,對海岸地區的衝擊,自有其相容性與衝突性。為因應不同土地利用特性,土地利用分區管制自有其必要性。

觀賞幻燈片專輯:西部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