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地表的地形作用
作者:
林俊全
作者說明:
內文:
本文主要的目的是簡介塑造地表地貌的作用力。地形作用依作用力的方式,可以分為內營力作用(endogenetic process )與外營力作用(exo-genetic process)二種。這兩種作用力慢慢塑造出地形的特徵。

一、內營力作用

  內營力作用是由於地殼內部岩漿的活動,地殼的相對運動所產生的作用力。其所表現出來的,便是地震、火山褶皺、斷層等現象。地表受到這些作用的結果,除了地震、火山等作用外,也表現在旺盛的地殼上升運動以及山脈的形成及海階、河階的發育等地貌。

  台灣島即是上述內營力作用的典型例子。台灣北部的七星山、紗帽山、大屯山、觀音山、基隆山、磺嘴山等地,皆是火山地形區。地震則幾乎遍佈在全島,在1906年、1935年、1946年的台灣西部都發生過重大災害,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至於全島的上升速率雖然並不一致,但大約每年5公厘的平均速率,比之世界其他國家,如日本為0.6-2.2mm/yr,喜馬拉雅山0.7~10.0mm/yr,及紐西蘭的0.1~22mm/yr,是相當高的。

二、外營力作用

  主要是指地表組成物質經由不同介質傳遞能量而達到風化、侵蝕、搬運、堆積的結果。大多數的能量及作用力係來自大氣的環流及重力所造成的影響。這些介質可以大略分為五種,即:1. 河水、雨水、2. 海水、3. 地下水、4. 風、5. 冰。

  整體而言地,地表藉著上述塑造地形的內外營力,日以繼夜的進行著風化、侵蝕、搬運、堆積作用。以台灣地區為例,由於板塊構造運動持續進行著,又處於亞熱帶的潮濕氣候區,地表地形作用旺盛,因此各種崩山、地滑、土壤沖蝕的問題也相對突顯。這些地形作用的認識以及應用,應能協助吾輩了解及經理這些環境災害。這些也是應用地形學的研究方向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