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全球地質公園網絡簡介(Global Geopark Network, GGN)
作者:
台灣地形研究室
作者說明:
內文:

   全球地質公園網絡成立於2004年,辦公室設於北京。目前主要組成為原有的歐洲地質公園網絡,加上中國、馬來西亞、伊朗等國所組成。

   地質與地景已經深切的影響了社會、文明,及地球上的文化多樣性,但到最近對於國家、地方的重要地質遺產景點,一直沒有被國際認定,且對於這些已經存在的地質遺產也沒有國際級的保存。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為了回應各個國家對於組織一個國際架構,以增進地球遺產的價值的強烈需求,首先倡議支持地質公園的行動。2001年六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邀請與其成員國一起支持、促進那些擁有特殊地質特色的地區或國家地質公園的發展。世界地質公園倡議尋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助,整合需要保護的地質遺產以及地方社經、文化的永續發展,並維護地方環境。目前全球地質公園網絡的資料,為那些在UNESCO的協助下發展的世界地質公園提供了指導方針,讓世界各國能遵循現有指導方針的規定。

   透過地質公園的倡議,地質遺產以及地質多樣性的保護與永續發展對於Agenda 21的計劃貢獻良多。Agenda 21是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一個關於進入21世紀環境科學與發展的議程(UNCED, Rio de Janeiro,1992),且也在2002年在約翰尼斯堡舉行的永續發展高峰會中被再次確認。地質公園的行動為1972年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會議,增加了一個新的面向,也就是強調了社經及文化發展與自然環境的保護之間的潛能。

   各國地質公園的全球網絡會密切的與UNESCO的世界遺產中心、生物圈保留區的人與生物圈(the Man and the Biosphere, MAB)世界工作網絡,以及國家間、國際事務與非政府組織,在地質遺產保存上的活動等等共同合力運作。

   對於歐洲的國家地質公園,UNESCO已經從2001年與歐洲地質公園工作網絡(EGN)建立了一個伙伴關係。UNESCO建議在世界其他地方建立相似區域的工作網絡,並反應各地的狀況。地質公園間的工作網絡是全球各國地質公園工作網絡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UNESCO鼓勵任何形式的合作,特別是教育、管理、旅遊、永續發展、網絡成員間的區域計畫等領域。

   全球地質公園網絡的設置標準如下:
1.規模
   一個尋求成為全球網絡成員的國家地質公園,是指一個擁有很清楚的限制及擁有夠大的區域,透過地質、地形的旅遊活動,提供當地經濟與文化發展。這些地質、地形景點,應該是國際重要的地質遺產景點,具有特殊的科學重要性。這些地質特徵是地區地質歷史的典型代表。這個地質公園被這些特殊地質事件與過程所形塑。

2.管理與地方參與
   達成任何成功的地質公園計劃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管理體制與計劃。單純只有令人印象深刻且富有國際意義的地質露頭是不夠的。這些在地質公園區域裡的地質特徵是需要讓遊客可以體驗、欣賞的。地質公園可以在一個地方機關或是幾個機關下運作,但這些機關必須有充足的管理基礎、合格的人員以及足夠的財力支持。

3.經濟發展
   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報告,提出「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強調當代的發展不應損及後代享有相同發展的機會。地質公園的一個主要目標便是刺激經濟活絡與永續發展。地質公園尋求UNESCO的協助,以促進社經狀況在文化與環境中都能永續發展。

4. 教育
   一個好的地質公園必須提供與組織支援、工具和活動以傳達地球科學知識與環境概念給大眾(例如透過博物館、解說教育中心、導覽、著作與地圖,加上現代傳播媒體等方式),也允許促進地球科學與地方民眾間的科學研究,並且與大學一同合作。

5.保護與保存
   地質公園不是保留區或地景的一個新的項目,且可能與大多數保護區、國家公園與自然公園都不一樣。地質公園管理當局需保證地質公園內地質遺產的保護符合地方傳統及法定的責任義務。地質公園的管理機構應保證有充足且適當的保護方法,與相關的法定組織商議、諮詢,以保證有效的保存。

6.全球網絡
   地質公園的全球網絡提供一個專家與執行者對於地質遺產事務的合作與交流平台。在UNESCO的保護傘下,透過與全球網絡伙伴間的合作,重要的地方、國家地質景點可獲得世界的認證,並且透過地質公園間的知識、經驗及專家學者的交流而受益。這個UNESCO發展的國際伙伴關係,相對於地方單獨倡議而言,可帶給成員更多的獲益。

資料來源:http://www.globalgeopark.org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四川自貢世界地質公園(恐龍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