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金門之地景登錄
作者:
任家弘
作者說明:
內文:
一、地理位置

金門位於台灣島的西北方,福建省東南沿海九龍江口的廈門灣之內,在行政上屬於福建省金門縣。一般所稱的“金門”,是指金門本島,它是屬於廈門灣內最大的島嶼,在行政區附屬的島嶼包括烈嶼(小金門)、草嶼、安嶼……等大小十一個島嶼,星羅棋佈在廈門灣內。

提到金門,立刻就會令人聯想到國共對抗、八二三砲戰、古寧頭戰役等軍事上的意義。早年在金門與馬祖的確是軍事對抗、反共抗俄的代名詞,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在此發生。一般的男生因為要服兵役的緣故,對分派到金門、馬祖服役的「金馬獎」更是避之唯恐不及。

隨著時間的演進,兩岸的情勢慢慢地緩和下來,對峙的氣氛不再濃厚,金門也漸漸地蛻下軍事的外衣,展露出地形、地質方面的迷人風貌。再加上金門悠久的人文史蹟與全球知名的戰地特色,便形成了設立國家公園的優良條件。一方面可保有人文與戰役史蹟,另一方面也對自然環境的保育提供助力。

二、地質特徵

金門本島橫亙於廈門灣內,形狀類似狗骨頭,東西方向較長,兩端膨大而中央凹陷。金門島是屬於中國東南沿海中生代花岡片麻岩的一部份,入侵約在侏羅紀,而在白堊紀時有變質現象產生。金門島的中央與西北部在第三紀時是屬於古九龍江河道的一部份,在此時金門與大陸連成一體,由大陸方面沖刷使得碎屑物堆積在金門中央與西北部較低窪的位置,進行堆積作用,在花岡片麻岩上沈積的物質可分為三層,由下而上分別是金門層、紅土礫石層與現代沖積層(含有濱海相沈積物),由於這三個層之間的關係為不整合或假整合,可推測這三層之沈積並非連續,這與金門島的抬升與海水面的變化都有關連。

三、金門的花岡片麻岩地形

金門由花岡片麻岩所形成的地形是主要的景觀。大致尚可分為兩個系列,一是中央的太武山區,主要的稜線走向為東北-西南。其次為本島東北部的美人山及面前山,西南的赤山到塔山與烈嶼的九宮到湖井頭。其主要的稜線為西北-東南走向。其中以太武山系的花岡岩地形最為壯觀,在地質上,太武山是花岡片麻岩的基盤,在第三紀末期出露,後因外營力的作用而成為丘陵。丘陵最高峰為太武山,標高253公尺,橫亙在金門島的東半部,彷彿海上仙山,在虛無飄渺之間。尤其是由北邊的斗門、高坑等地仰望太武山,更可感受其恢宏的氣勢。最佳欣賞太武山的花岡岩的方式便是搭乘五路公車,由沙美到金城,可將花岡岩的侵蝕地形一覽無遺。

四、金門的海岸地形

金門的海岸受到花岡岩及其風化物質堆積的影響,呈現出多樣的風貌。北海岸是以潮汐灘地為主,海岸平緩而有許多岬角,例如:馬山、三獅山、金龜山、九女山等。東海岸則以岩岸為主,其間有少數的沙灘,例如:峰上灣、溪邊灣,因此,海岸線崎嶇,可見到許多岩石直接入海,景觀十分特殊。南海岸與西海岸則以沙岸為主,尤其是南海岸的料羅灣,海岸線平直,加上高純度的石英砂海灘,適合發展的遊憩活動。

參考資料

  1. 金門國家公園景觀道路規劃設計,1996,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景觀系,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2. 金門國家公園專輯,1995,大自然,48期。

  3. 金門島地質簡介,1992,金城中學。

  4. 金門縣地球科學鄉土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1993,金門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