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香港地質公園的經營管理 台灣地質公園網絡會議會後考察側記
作者:
林俊全
作者說明: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內文:
一.緣起
 
本次訪問主要是台灣的地質公園成立於2011年,至今有五年的歷史。然而經營管理方面,香港世界地質公園有許多的經驗,尤其是導覽員的制度方面,有許多值得台灣借鏡之處。因此本次趁著台灣地質公園網絡會議召開時,與80位各地質公園網絡的成員,就聯袂一起前往考察,遂有此行。
 
香港地質公園的前身為郊野公園的一部份。申請成世界地質公園後,委由香港岩石地貌協會經營管理。該協會受託於香港漁農署委託,負責協助經營管理,並提供相關的解說服務。經過幾年來,香港地質公園已經有許多實務經驗。
 
二.香港地質公園簡介
 
香港的地質公園分成兩區經營。其中
 
(1)荔枝莊是新界東赤門海峽東南岸的海灣鄉郊,這一帶的火山沉積岩層在早白堊紀形成,名為「荔枝莊組」。這些區的地質構造和岩石類型相當複雜,不僅有中生代的火山沉積岩,還有凝灰岩、流紋岩及古生代的沉積岩等多種岩石類型。荔枝莊碼頭附近一前灘凹凸不平的岩層,是經過地殼運動擠壓而成的火山沉積岩,岩石的褶曲、斷層及層理構造清晰展現,突顯出地景多樣性的特徵。也是極佳的地質考察地點。
 
(2)西貢的東壩地區,為著名的六角柱的地形。這一帶出露的柱狀節理火山岩是酸性流紋質火山岩,蘊含大量鉀長石和石英斑晶,估計厚度約400米,名為「糧船灣組」,屬於早白堊紀火山岩群。 這些火山岩柱外型獨特,最高足有30米,十分壯觀。它們的歷史可追溯至地底岩漿和火山活動非常活躍的1億4000萬年前,當時火山不時猛烈爆發,熔岩伴隨熾熱的火山灰流噴湧,覆蓋地表,形成火山熔岩層。熔岩層在冷卻收縮成岩期間會出現非常規則的收縮現象,也就是今天所見的六角柱狀節理。
 
柱狀節理常見於玄武岩,亦見於黑曜岩等其他火成岩與熔結凝灰岩。火成岩在攝氏數百度的高溫下固結後會繼續冷卻,漸漸收縮,最終形成柱狀節理。
從「糧船灣組」的分布特徵看,這組岩石相信是在一個巨大的破火山口內形成。熔岩流快速注入低凹處,就如米糊倒進碗內。破火山口的半封閉環境,正好讓熔岩緩慢冷卻,漸漸形成規則的收縮節理。此處位處萬宜水庫東壩一帶,是香港最奇特地質景觀的所在之處。這裡的火山岩整齊有致地豎立著,巨大的石柱由不同的多角形柱狀構造組成,蔚為奇觀。其中以六角形岩柱最為典型。這些巨大的天然石柱是不可多得的地質旅遊資源。(摘自http://www.geopark.gov.hk/b5_s4f7.htm)
部分石柱的剖面呈S形,展示了岩柱在尚未完全冷卻凝固時,受重力牽引彎曲,而形成獨特形態。遊人可在萬宜水庫一帶從多角度觀察最典型的六角柱狀構造。在東壩能近距離細看這類岩石的結構和構造。
 
西貢地質公園遊客中心:
 
地質公園遊客中心座落於西貢蕉坑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內,於2009年12月正式啟用,中心面積約160平方米,用以介紹香港的地質環境,並提高市民保護地質環境的意識及地球科學的興趣。
 
該遊客中心中,除了傳統解說牌外,亦可看到許多互動式解說裝置,例如為了讓人明白岩漿黏度的概念,便在不同透明圓筒中放入不同黏稠度的液體,讓遊客轉動,以便輕易瞭解何謂【黏稠性】;同時該中心在介紹西貢特殊柱狀玄武岩時,不會只專注於介紹西貢,而是略為提到國際上特殊柱狀玄武岩的地點,如愛爾蘭等地,最後帶出西貢與該地不同點,讓人更能了解西貢地質公園的特別。
 
三.香港的解說員制度
 
1. 香港的解說員稱為導賞員。在地質公園裡,導賞員扮演著傳達相關知識、資訊,同時監督地質公園的經營管理。因此,香港的導賞員又有美國國家公園系統的Ranger的角色。
 
2. 導賞員在協助解說服務的過程中,是按照其資歷有不同等級的收費。但導賞員必須經過一番的認證。目前香港地質公園的導賞員分成三個等級。目前有四位通過最高等的導賞員的資格。此次有兩位最高級的解說員親自來解說。初階的解說員必須經過基本訓練(包括急救訓練等),加上80小時的實習,在經過認證後,得到導賞員的資格。最高等的導賞員還必須能有專業的知識、參與國際會議、第二外國語、訪問其他的地質公園的經驗等,才能得到認證。目前香港有46位獲得初級的導賞員認證。
 
3. 導賞員在船上幾個小時的行程中,利用各種輔助道具,說明地質公園的特色。最重要的是遊船本身就是一個為地質公園而設立的解說船。有地圖、多媒體等設施,協助導賞員說明。
 
4. 設置地質公園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地方的參與,尤其是解說服務。因此香港的導賞員的認證制度,提供我們思考如何我們在未來的導賞員的培養訓練方式。但台灣與香港的狀況不同,台灣可能需要政府、學術界的協助,提高地方社區的參與可行性。
 
5. 導賞員也需要進修,甚至參與國際會議,參訪其他的地質公園。可以瞭解自己的優缺點。同時也可以利用這些觀摩的機會,瞭解其他的地質公園的解說服務,從而建立自己的特色。
 
6. 香港地質公園分成兩部分,北部地區是沈積岩區,南部為火成岩區。因此導賞員必須有相關的專業知識,才能夠把區內的地質特性,深入淺出,讓聽眾、觀眾瞭解。也才能達成解說的目的。台灣的地質公園也有不同的特色,各地的解說員也應該有一定的能力解說。這正是我們需要努力培訓的地方。
 
四.交流觀察
 
1. 此次的香港地質公園訪問,台灣能有80位同伴前往,可稱為台灣與香港間的另一次接觸的盛事。感謝香港地質公園的熱情接待。也讓台灣的伙伴有許多的機會瞭解香港地質公園。台灣的伙伴也同時看到香港的地質公園的解說牌與解說系統的設置、解說資料、網頁的建置成果,都有許多值得台灣地質公園網絡學習之處。
 
2. 過去台灣對香港的刻板印象是購物與美食的場所。此次看到香港地質公園經營管理,以及香港地質公園的解說系統,也看到另外一面的香港。看到香港岩石與地貌協會的努力,有許多的成果,包括各種地質公園的產品、郵票等,非常值得讚許。
 
3. 香港地質公園從去年12月開始冠上教科文組織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的名稱,有許多的解說牌也陸續添增上相關頭銜。無形中也多了一種招牌,提高許多知名度。在短期內,因為政治的緣故,台灣不容易加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但如何趕上世界地質公園的腳步,做好解說、社區參與、環境教育與地景旅遊的工作,有其急迫性。當然如何做好服務下一代的工作,更是我們的責任。此行看來給了大夥們許多努力的方向。
 
4. 此次看到了香港的居住環境有許多的差異,也看到了香港的經濟活力中,有許多不同的組成與方式。這些在台灣是比較少見的,不知道台灣是否慢慢失去一種打拼的精神,還是生活太舒適了。相信短短的兩天訪問考察,大夥都有不同的體驗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