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地球科學事務基金會
作者:
台灣地形研究室
作者說明:
內文:
 地球科學基金會(The Earth Science Matters Foundation)(以下簡稱基金會)是一個國際與政治性的非營利組織,主要工作在宣導環境知識的重要性,為地球相關議題提供以科學為基礎的解決之道。激發下一代創造更為優良的方法,將永續經營的概念轉變為實際作為。
一、背景
本基金會的源流傳承自國際地質科學聯盟(IUGS)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共同倡議之國際地球年(IYPE)。IYPE為一三年期運動(2007-2009),其具體工作為提倡永續發展於環境議題與環境政策等方面之應用。在IYPE工作期間的最後階段,IYPE董事會要求秘書處和發展委員會於2009年統合三年來的工作成果,以提出針對未來發展之新倡議。並與此同時替本基金會的發展面向作了整理。
二、訊息
對於未來世代而言,過度擁擠人口對環境產生了許多挑戰。隨著永續發展概念的出現,許多簡易和實質的解決方法已逐漸施行。然而人類的慾望無限,如何應用科學技術與創新思維研發更有效率、聰明的解決之道便成為當務之急。近年來我們對於地球的認識有了長足的進步,知識成為永續發展的基礎,僅待人們的關照便能開花結果。
人類依賴地球所提供的資源,維持我們的生命和那持續不斷擴張的社會。然而資源有限、慾望無窮,如何有效率地使用這些資源,重新思考我們的生活方式、學習尊重地球。這些思維除了提升生活水準之外,更能擴展我們的知識,有助於發現更聰明的作法去解決目前的環境議題。
以目前的人口增長率預測西元2050年,地球人口將成長近30%。在如此龐大的人口壓力下,天然資源的使用狀況便顯得相當緊繃,故現在我們就應該理解並妥善經營自然環境,為永續發展的未來鋪路。
具體而言,基金會的長遠目標為發展資源利用的平衡觀點、於環境變遷中找到合宜的相處模式。其中任何解決計畫必須以對社會推行永續發展為骨幹,並在群體間擁有透明、積極的合作精神。基金會期望這些作為將展現人類的智慧結晶,以能解決許多現今可預見的挑戰。
三、願景
(一)目標族群
本基金會主要鎖定於一般大眾,尤其是年輕人、政治家、意見領袖、科學與工業界的相關人士、地球科學研究員以及其他領域之決策者。
(二)主題
本基金會主要關注於水資源、災害、能源與氣候變遷等議題。提案著重於地景遺產與地景旅遊議題,也發表IYPE相關的議題,包括地下水、自然資源、地球與健康、(巨大)都市、地質、土壤、海洋、地球與生物等面向。
(三)執行
基金會的願景將由各式各樣的活動來執行,其中以下三個管道為主要的方向:
1.大型且多樣化的活動:(1)將地球科學推廣於社會大眾;(2)公共事務參與;(3)教育與電子學習;(4)出版品;(5)電視與其他大眾媒體;(6)以環境為主題的文化與藝術活動;(7)其他。
2.透過國家委員會的網絡(由80個IYPE的成員所建立),成員們將使用他們的語言與文化,以國家為單位進行交流。
3.藉由國際夥伴、冒險家、企業組織和公司進行交流,互相分享自身對基金會的目標和志向。
基金會現有舉辦的活動如下:
1.將地球科學推廣於社會大眾:包含相當廣泛的環境議題,包含在科學期刊、新聞稿、報紙、網路、遊記、展覽、地質公園等方面發表的熱門地球科學發展。使科學和專業知識更加貼近社會大眾。
2.公共事務參與:基金會受到專業組織的資助,透過登山、觀光或其他公共活動吸引群眾的注意。
3.教育與電子學習:透過教育使年輕人對於「我們的地球」開始有興趣。IYPE資助EarthLearningIdea計畫,此計畫定期提供給學校老師簡單卻精美的儀器解釋複雜的地質過程。基金會透過國際網絡將擴展這項計畫幫助更多學校。
4.出版品:出版關於環境議題的期刊。將地球科學知識用通俗的方式和廣告推廣給大眾。
5.電視與其他大眾媒體:透過電視節目播放與地球相關之議題或大自然的真實面貌。強調環境變遷如何影響大眾生活以及教導民眾如何解決問題。
6.文化與藝術的傳達:藝術家將以不受限方式表達地球的內涵,藉藝術方式表達IYPE的議題。
7.其它:除了上述各式各樣的活動外, 本基金會亦藉由國際學者、地球科學組織或基金會本身貢獻計畫。著重在推廣科學性計畫,透過各國家委員會,融合和強化推廣的主動性。例如IGU在 International Year of Global Understanding倡議,共享知識建立新的地質公園網絡。
同時基金會亦計畫資助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間的整合研究,用常見的地質背景探討此區域文化和自然遺產的關聯。
*國家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s)構成本基金會的地理軸心。基金會營運大多為國家層級,其可從現代和成功的IYPE發展,或自行建立。而國家委員會在該區域中具有代表性。
*國際夥伴(International Partners)提供基金會的經濟性資助。由國際、國內政府或私人機構、公司、基金會和非政府組織等組成。夥伴關係在基金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四、利基
本基金會統合非營利組織、NGO政治性組織,在開發中國家提供和資助地球相關的活動,焦點特別放在鼓勵年輕人從事地球科學相關的職業。目標在發展國內和國際相同性質團體間的合作方式,而非任由個別組織彼此競爭。
五、組織
基金會由兩個主要結構組成。董事會決定基金會的策略,在實際面上提供指引。秘書處(Secretariat)負責董事會(Board)的履行方向,並經由三種管道:國家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s)、國際夥伴(International Partners)和基金會的活動(Activities)達成。
董事會(Board)每年固定會面,商討經營策略。秘書處(Secretariat)由執行董事(Executive Director)領導。而執行董事由少數員工組成,負責執行基金會的策略。並藉由董事會與國家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s)、國際夥伴(International Partners)、媒體、託管組織等其他重要關係人進行溝通協調等事宜。
六、註冊
本基金會已於2010年12月7日在荷蘭註冊為非營利組織。基金會所在位置位於Wageningen大學,在荷蘭法律的規範下運作。
七、國家委員會
受IYPE的成功模式啟發,基金會經由國家委員會設立許多國家級的活動。國家委員會委派各大陸代表組成基金會的董事會。總括來說,基金會擁有廣泛且多元的代表團體、私人部門,包含地球科學社群、工業、政府部門、教育、媒體、年輕族群、觀光客。國家委員會負責其內部的資金調配,蒐集各自國家的資源,並與秘書處進行溝通。
八、國際夥伴
透過國家委員會的全球網絡、基金會、研究中心、國際夥伴一起合作,以更廣泛、國際性的方式分享基金會的願景與民眾溝通。
擁有多元國際夥伴關係的型態和層級,每一種各自有特定的組合和不同的夥伴。基金會會將國際夥伴放在網站、出版品和基金會Certificate以增加曝光度、有權使用基金會的標誌、受邀參與國際性會議,以及如何推廣組織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