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日本的國家公園系統與保育
作者:
臺灣地形研究室
作者說明:
內文:
一、前言
 
日本於1934年成立國家公園至今,已經有82年歷史。台灣的國家公園則成立於1984年。相對的慢了50年。日本的經營管理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觀摩、學習與比較。
105年5月24日本人有幸赴日本自然公園財團交流。由東京大學教授,也是財團理事長熊谷洋一接待,說明日本的國家公園發展現況,並訪問日本日光國家公園。由日光支部協助說明日本的文化財的維護與經營管理。其中日光的東照宮是世界文化遺產,筆者一行花了許多時間瞭解其維護的方式與管理。下午參訪日光的田母沢御用邸紀念公園。考察其文物的保存與護育。
 
二、日本的國家公園系統
 
1. 日本的國家公園有兩大類,一為國立公園,一為國定公園。國立公元法成立於1931年。於1934年成立瀨戶內海、雲仙、霧島、阿寒、大雪山、日光、中部山岳、阿蘇等八個國立公園。主要的是重要的傳統名勝、古蹟,以及山岳、火山等原始的自然、人文景觀。
 
2. 隨後於1940、1960、1970、1980等年代,陸續因為特殊的多樣性變化,足以代表日本的地景的幾個國立公園都陸續成立。
 
3. 過去10年來,則著重於生物多樣性的考量設立。有些國家公園則擴大範圍,有些分開成立國立公園。至今有32個國立公園。
 
4.1931年成立國立公園法。之後,前述的國定公園則於1949年才開始創設。另外也包含了特別保護區的設置方法。
 
5.1957年實施自然公園法。除了包括國立公園、國定公園外,也包括了都、道、府、縣等各級政府管轄的自然公園。自此日本公園系統大致完備。國立公園由環境省的環境大臣指定。國定公園則由環境省的環境大臣指定,由都、道、府、縣等各級政府管轄。自然公園,分別由都、道、府、縣等各級政府指定、管轄。
 
6. 自然公園的目的是保護重於利用。將這些自然風景區保護好,提供國民的修身養性之用。同時也著重於保育生物的多樣性特色。生態系的維護,是自然公園的主要目的之一。
 
7. 自然公園的設計,有分區管制的概念。除了有陸域、海域之分外,陸域有特別地域的設計,分三類採許可制。由環境省(環境大臣)核可例如建築規範、林木砍伐、礦產、土石開採、廣告物的設置、動植物的採集、捕獲與損壞等課題。特別地域還有罰則,包括六個月以下的拘役或50萬日圓的罰金等。另外設有特別保護區,也是採取許可制,提供學術研究、公益的必要性等目的的核可。也有包括六個月以下的拘役或50萬日圓的罰金等的罰則。
 
8. 普通地域,也是台灣國家公園的一般管制區,也是由環境省規範有關的建築規範、林木砍伐、礦產、土石開採、廣告物的設置、動植物的採集、捕獲與損壞以及地形的改變等課題。罰則是30萬日圓以下的罰金。
 
9.開發行為的許可,有全國性的統一標準,透過自然公園法施行規則實施。另外也有地域性的考量的規定。尤其是再經營管理計畫,規範上有不同的地域差別。因此各項的計畫,都必須有保護設施計畫與利用的設施計畫圖。
 
三、地景的保育課題
 
1.日本國立公園設立至今有82年的歷史,也相當程度代表了日本的自然、文化與生態地景。其自然景觀無形中內化成日本人的生活與文化的一部份。例如以日光國立公園而言,每年有超過一千萬的遊客。其中有許多學生來這裡戶外教學,也來這裡瞭解日本的文化,傳承日本的文化。東照宮的德川家康的故事,不斷被傳承與被述說。文化慢慢內化到下個世代。這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
 
2.日本的國家公園事業已經發展了82年。除了成為日本的一個代表地景,也融入日本人的生活的一部份外,也可以看到日本的經濟不景氣、人口老化與外移,也慢慢造成國家公園的事業發展有其屏障。因此許多國家公園同時發展了里山、里海的計畫,過去10年更發展了地質公園的方式。企圖以地質公園為發展的工具,提倡地方的發展。國家公園這樣的發展,對台灣而言,看來還沒有體會到這些發展的脈絡。但是台灣的不景氣、人口老化的問題,仍方興未艾。日本的困境,對我們有些參考的應該價值。
 
3.由於台灣的文化資產保存法已經將納入地質公園的概念。如何讓地方社區、權益關係人參與,同時能進行環境教育的工作,日本的環境省已經展開利用地質公園的工具,啟動國家公園的另外一種教育。日本的作法,應該給我們許多的啟示。
 
4.日光國立公園主要是以東照宮、天皇故居的文化景觀為主。同時有中部山區的霧降高原的動植物生態景觀。由於海拔高度一千多公尺高,年均溫只有7度。所以冬天相對較冷,但夏天為避暑勝地。這裡因為長久以來就是觀光客非常多的地方,因此環境承載量的問題,除了觀光客外,還有類似鹿的族群繁殖過多,造成食物不足,而會啃樹皮等問題,都是需要繼續努力探討如何經營管理的地方。
 
5.其次,我們也看到日本的國家公園因為環境省的人力、經費投入都相對少,因此整個國立公園系統少了許多的活力,看來許多的經營管理,都只能維持現況。無法做更多的投入與創新。這對台灣而言,台灣的國家公園有一定的經費,是相對幸運的。
 
6.台灣的國家公園看來還有許多經營上可以努力的地方,其中解說員制度就是一例。台灣的國家公園的解說員,除了靠義工(志工)還有相對的比較被動,無法主動出招。看到日光國立公園的解說員的投入,感覺充滿熱情,解說手法也很清楚、易懂。解說員的訓練,應有相當的專業,因此未來如何訓練解說員,而非導遊,就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7.一個好的解說員,應該具有一定的專業,同時需要有熱情。這樣的熱情會感染接受解說的對象。我們在舊皇居的現場,也同樣看到非常賣力解說的解說員,穿著非常整齊的西裝,帶著一種分享與榮譽的心情,向來賓介紹過去的日本天皇的故事。或許這樣的文化資產,就這樣被傳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