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石梯坪及小野柳地景照片專輯
作者:
臺灣地形研究室
作者說明: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內文:
一、石梯坪
石梯坪位在花蓮縣豐濱鄉石梯灣的南側尾端,整個區域是一個面積極大的海岸階地,海蝕地形十分發達,海蝕平台、隆起珊瑚礁、海蝕溝、海蝕崖等舉目皆是。

石梯坪海岸蘊藏著豐富的珊瑚礁群和熱帶魚群,潮間帶上與壺穴形成的潮池,生長著各式各樣的海藻、魚蝦、貝類等海洋生物,使石梯坪成為觀察潮間帶豐富生態和潛水、磯釣的絕佳場所。

石梯坪地名的由來,主要是靠海側有一隆起小山,由凝灰岩組成。由於海水侵蝕成階梯狀而稱為石梯坪(見本期通訊封面)。

石梯坪為一海階地形,是由海蝕平臺隆起而形成。由於海岸山脈持續抬升,在石梯坪可觀察到數階的階面,代表多次抬升的過程。由海階與覆蓋在階面上的全新世隆起珊瑚礁的碳14定年結果,顯示本區的隆起速度約4-6mm/yr,與花東海岸其他海階的抬升速率相當。石梯坪的海階年紀相對年輕,15公尺高的海階大約是4000年前形成的。

石梯坪地區主要出露地層為中新世都鑾山層、上新世至更新世之八里灣層,及海相階地堆積層和沖積層。都鑾山層代表是南中國海板塊,向東隱沒至菲律賓海板塊之下,而形成的火山島弧,由於火山島弧剛形成時處於深海環境,因此產物以火山噴發物為主。中新世中期時,噴發型式轉為猛烈的爆炸型噴發,產物為火山角礫岩與凝灰質碎屑岩。因此落入海中的凝灰岩碎屑堆積形成一層層的構造。經過海水差異侵蝕,形成階狀外觀。

石梯坪海階上的岩石以白色的凝灰岩為主,含有較少量的火山角礫岩,通常凝灰岩質地為火山玻璃,凝灰岩夾的火山礫常具熔結構造,為本層的主要特徵,石梯坪為本地層的標準出露地。石梯坪地區出露的八里灣層分布於石梯漁港以西的範圍,以砂頁岩互層為主。另有全新世隆起珊瑚礁覆蓋於部分海階上。

石梯坪海蝕平臺的酸性凝灰岩有大的火山礫石。因海浪沖刷侵蝕後剝離脫落而留下坑坑洞洞的凹穴,加上長期沿岸流、環流與渦流夾帶大大小小碎屑岩石與泥沙,以及水流的摩擦侵蝕,形成窪洞的壺穴。石梯坪白色凝灰岩形成壺穴群羅列,且規模大,為臺灣酸性凝灰岩的海成壺穴的典型代表之一。

二、小野柳
小野柳屬於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的重要景點,位於富岡漁港北方的海域,是東部海岸南端的風景據點,因為地形種類上,與北觀風景區的野柳外貌相似,因此被稱為「小野柳」。此地有巨大的珊瑚礁群,並有蔓榕生長其上,景觀十分特殊。天氣晴朗時,從小野柳向東望去,可以清楚地看見約33公里外的綠島,以及由富岡漁港出航前往綠島、蘭嶼的交通船!

整個區域是抬升的海階與差異侵蝕的地形,小野柳的地層以富岡砂岩為主,分布於富岡漁港以北,猴子山以東一帶,為利吉混同層中的砂岩岩體,是一巨大外來沉積岩塊。富岡砂岩的岩性,以淺黃色厚層砂岩為主,夾薄至中層深灰色泥岩。另外,有一部分富岡砂岩上覆約1~2 公尺之隆起珊瑚礁,說明本區歷經抬升過程中,曾有海水覆蓋其上。

本區的地層有發生倒轉現象,此一外來沉積岩塊可能是在弧陸碰撞過程中,移入利吉混同層而發生倒轉,形成今日所見的小野柳岩層。

小野柳的砂頁岩薄互層中,層層排列,在海水侵蝕下,形成類似洗衣板,又因為差異侵蝕,形成凹凸有序的海蝕平台。這些海蝕平台也可看見岩層節理中的風化現象,加上侵蝕差異,形成多樣的地景。

小野柳除了地質上因受到濁流沉積物的碰撞而翻轉,具有非常獨特的地質特性。在地形上,覆蓋於單面山上或岩塊上的珊瑚礁,都提供了海水面多次於此變遷的證據。同時差異侵蝕作用,更造成小野柳的地景多樣性。

東海岸的地景面對著太平洋,受到板塊運動作用,造成了地景多樣性。石梯坪與小野柳最具有代表性,就小野柳的整體地景而言,本地地景展現了板塊擠壓特徵。就地形發育而言,擠壓產生的節理與傾斜岩層,加上差異侵蝕而形成各式各樣的小地形。而海水面的變遷,也增加許多珊瑚礁生長於不同位置的地景,隨後的海水風化與侵蝕作用,更形成地景的多樣性,本期專輯說明此一特色。

參考文獻
  莊文星(2010)石梯坪地質地形景觀登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館訊,第266 期。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6) 地質遺跡地質敏感區劃定計畫書-H0016 臺東縣小野柳濁流岩,經濟部。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7) 地質遺跡地質敏感區劃定計畫書-H0018 花蓮縣石梯坪海階及凝灰岩,經濟部。
  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站https://www.eastcoast-nsa.gov.tw/zh-tw/Attractions/Detail/12。擷取日期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