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地景保育五年計畫之檢討與建議
作者:
王鑫
作者說明: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內文:

一、前言

台灣地區由於地形、地質構造複雜、變化多端,因此極富高品質自然景觀資源。唯因較欠缺系統性資源調查及全面性國土規劃,因此珍貴資源或無人知曉,或已因不當開發而遭致破壞。為保育國家特殊地理、地形、地質景觀,以供永續利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乃擬訂「

地景保育中程統籌計畫」(自八十四年度起至八十八年度止)。同時,在計畫項下邀請學者、專家組成「地景保育組」,積極參與我國地景保育及現有地景保留區評鑑工作;又加強國際聯繫,汲取先進國家之經驗;並宣揚我國地景保育成果,提昇國際保育形象。今後保育管理及教育、觀賞利用等之基本依據。

計畫的主要工作內容除了希望藉由登錄我國各地的特殊自然景觀及地質、地形現象作為地景保育景點,並且予以進行分級管理之外,最終的目的在於建立地形景點資料庫、成立地景保育管理中心。同時,研提具有被指定為地景自然保留區或其他保護區的地點建議書

;勘查並評鑑現有地景自然保留區、保護區經營管理現況,並給予經營管理改進建議書;發展新的地景保育技術;編製地景保育行政人員研習班講義;辦理地景保育行政人員研習;出版〞地景保育通訊〞 ;編製地景保育中英文版手冊、摺頁、幻燈片、錄影帶、多媒體光碟片

等教育宣導資料;進行地景保育國際交流工作。

二、地景保育工作現況

有關「地景保育中程統籌計畫」項下的地景保育策略可以分為以下八項:

(一)地景保育景點的調查、登錄及建檔。

(二)地景保育景點的分類、分級及評鑑選址。

(三)地景保留區的監測及管理。

(四)地景保育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五)地景保育人員培訓。

(六)地景保育教育宣導。

(七)地景保育國際交流。

(八)研擬我國「邁向二十一世紀地景保育方案」。

茲將上述八項地景保育策略之執行現況說明如下:

(一)地景保育景點的調查、登錄及建檔

確認地景保育的對象,為本項策略的主要內容。地景保育景點調查、登錄及建檔工作,目前由農委會辦理中。今後有賴經濟部地質調查所之積極參與,方能結合地質專業與保育專業。就長期發展而言,地景保育景點的調查、登錄及建檔工作,有必要持續更新,因此常設

機構是必要的。理想的執行方式,仍然有賴保育部門與地質調查部門的合作。地景保育景點的調查、登錄及建檔工作則以統一的格式進行為最佳。

自八十三年七月起至今,由台大地理系王鑫教授、花蓮師院社教系李思根教授、成大地科系鍾廣吉教授、中央地質調查所張徽正組長、台大地理系李建堂教授等人依據選定之登錄格式,分別就台灣北部地區(台北縣、桃園縣)、東部地區(花蓮縣、台東縣、宜蘭縣)、西南部地區(高雄縣、台南縣、嘉義縣),以及中部地區(新竹縣、苗栗縣、台中縣、南投縣)進行特殊地質、地形現象之調查、登錄工作。截自八十八年六月底,總計登錄了320個景點。

(二)地景保育景點的分類、分級及評鑑選址

地景保育景點經調查登錄之後,應由「地景保育組」委員依一定的準則進行分類、分級以及評鑑選址的工作。同時,藉由地景保育景點之分類、分級,予以管理及維護,以避免不當的開發所造成的破壞。此外,上述準則的擬定並依一定的程序,且取得合法的支持。本項

工作的依據可回歸各相關法規,如自然文化資產保存法、國家公園法、發展觀光條例、都市計畫法、區域計畫法....等。本項工作最終之目的,乃是將我國的特殊地質、地形現象之地景保育景點作適當的分類、分級,並且給予適當的經營、管理及維護;如有必須劃設為地景保留區的話,就依法定程序予以辦理。

在本計畫中成立了「地景保育組」,並聘有十位委員,分別是台大地質系王執明教授、錢憲和教授、台大地理系王鑫教授、林俊全教授、賴進貴教授、師大地科系李春生教授、成大地科系鍾廣吉教授、花蓮師院社教系李思根教授、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陳肇夏所長、張徽正組長;並由以上十位委員針對已登錄的320個景點,根據評鑑之標準分別予以進行分類、分級的評鑑的工作。

(三)地景保留區的監測及管理

依法劃定的地景保留區,應有適宜的經營管理。本項工作應由依法指定的管理機構辦理。此外,監測與管理為長期性的工作,必需面對不斷產生的問題,因此有賴專責機構研發專門技術,方能因應。

自八十四年度起「地景保育統籌計畫」執行期間,曾經多次辦理苗栗三義火炎山、高雄烏山頂泥火山、澎湖柱狀玄武岩地景等三處地景自然保留區之會勘工作;同時並邀請「地景保育組」各委員、農業委員會同仁、以及其他相關單位之承辦人員共同參與。在會勘過程中

,除了對各地景保留區所面臨的各項經營管理工作之困難進行瞭解外,並且協助他們解決有關的問題,以及提出建言以作為他們經營管理的參考。

(四)地景保育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因為地景保育景點的位置以及出露狀況不一,所以保育的技術、方法也不盡相同。更因為經常面臨保育與開發必須兼顧的難題,因此妥善運用工程技術是非常必要的。本項工作需要土木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景觀工程....等的配合。因此有迫切的研究發展需求。

在八十五、八十六年度所執行的「地景保育統籌計畫」中,分別從英國引進一些地景保育技術與觀念,並且將英國自然署(English Nature)於1990年所出版的〞地球科學保育策略〞(Earth Science Conservation in Great Britain ─ A Strategy)附錄中的保育技術翻譯成中文且印刷出版並分寄有關單位,同時也廣泛地進行宣導和推廣。

(五)地景保育人員培訓

各級政府單位中,負責地景保育工作的人員必需借助培訓計畫成長。因此研擬培訓計畫,定期辦理專業人員研習訓練是必要的。問題的產生是不斷的,因此也將會有不斷的新事故,這些問題、事故都須仰賴管理人員的處理。因此,保留(護)區的經營管理,非常需要有

專業素養的管理人員。

有關地景保育人員的培訓,在「地景保育中程統籌計畫」中,是由台灣大學地理學系的林俊全教授所負責的。計分為初級、中級二種班別,專門邀請中央、省、地方....等相關的主管機構以及學術單位共同參與研習,並且彼此交換意見、心得,成效卓著。

(六)地景保育教育宣導

地景保育景點散佈全國各地,因此依賴政府部門直接管理將十分不易。喚起民眾共同關懷並參與保育行動是最有效的方法。藉由宣導教育,組織民眾義務關愛鄉土是最有效的保育途徑。

在「地景保育中程統籌計畫」中,除了出版〞地景保育通訊〞刊物(一年出版二期,目前已出版了十二期)之外,另外經由地景保育資訊網路、每年所舉辦的全國地景保育研討會....等,都是從事地景保育教育宣導工作,最有成效的途徑。

除此之外,還出版了台灣地區特殊地景分佈圖四張(計有北、中、南、東四區)、台灣地區特殊地景簡介四冊(計分為北、中、南、東四區),以及光碟片一片。這些宣導品都已先後分送地景保育相關單位、學校、民間保育團體....等,以推展地景保育工作。

(七)地景保育國際交流

地景保育屬於自然保育的一部份。國際性的學術交流與研習活動十分活躍。其中,尤以英國及歐陸國家在地景保育方面較屬先進。英國除設有自然署(English Nature)統籌各類保育工作之外,另已完成國家地球科學保育方案(Earth Science Conservation in Great

Britain: A Strategy,1990)。該國累積數十年之經驗可供我國地球科學保育工作參考。我國台灣地區,具特殊地質背景,因此發育出多彩多姿的地景,如能極推動保育工作,則在國際間,應可取得領先地位。 

在八十六年五月~六月間邀請了英國自然署的Andy King博士來華訪問;其中除了考察火炎山自然保留區、太魯閣、陽明山等國家公園之外,並且先後在台大地理系、林試所陳列館、太魯閣、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以及中央地質調查所進行了五場的專題演講。在同年

的七月~八月又邀請了中國地質科學院陳安澤研究員來台訪問;除了拜會台大地理系、地質系、高雄師大地理系、中山大學海洋環境系....等單位之外,也考察了墾丁、太魯閣、陽明山等國家公園、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北海岸風景區等地;同時也發表了二場專題演講,並

進行了海峽兩岸地景保育技術的交流。

此外,又先後前往中國大陸出席在北京舉辦的第三十屆國際地質大會,會中並發表論文、宣揚我國在地景保育方面的成果,獲得與會人士的稱許與肯定。此外,又分別前往黃山、南京大學、天山、吐魯番、蘭州大學等地區及單位考察訪問。

在八十七年度的計畫中,除了加強與英國自然署之間的聯繫外,也在八十七年六月~七月間,以及八十八年一月間分別邀請聯合國國際自然保育聯盟保護區委員會主席Phillips Adrian 博士以及國際地球科學襲產保育任務小組召集人/英國OPEN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Chris Wilson來華訪問。在訪華的行程中除了拜訪相關保育單位之外,也前往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太魯閣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野柳、北海岸....等地進行野外考察,同時,也舉辦了數場的專題演講和座談會,針對〞地景保育〞這個主題進行研討。 

(八)研擬我國「邁向二十一世紀地景保育方案」

檢討過去,策劃將來。依據近期國內發展之狀況,應可研擬我國長期地景保育發展政策。從而為世世代代留下一片美好樂土。

總而言之,健全法規與行政體系之後,地景保育的方法方能有效執行。地景保育的三大工作項目包括(1)鑑定重要景點,(2)擴大宣導提升民眾覺知,及 (3)透過規劃體系保護各景點。這些工作都必須持續進行,方能達成目的。地景保育景點的選址也應有合理的程序,方能獲得民眾的支持。

 

地景保育的任務能否達成,有賴(1)地景保育在政府行政作業中的定位,(2)人力、財力的充實,(3)落實的工作計畫。這些基本條件具備之後,地景保育才能順利推展。

三、邁向21世紀地景保育策略芻議

為了達成前後一致的共同保育行動,未來的方向是:

(一)保護及管理地景資源(充實特殊地質、地形現象之景點登錄,並實施有效的管理措施)。

(二)整合地景保育與各級綜合開發計畫(流通資訊,融入地方計畫並落實地方管理)。

(三)影響決策者(擴大辦理各種研習會、研討會,以及推動獎勵制度等;經由民間活動來

說服決策者參與保育工作)。

(四)提升全民覺知(出版大眾刊物及製作光碟、幻燈媒體,發展解說計畫,並與傳播媒體

合作,積極闡揚地景保育的價值)。

 

(五)廣邀民眾參與(與地方民間組織、文化團體、社教團體、教師等合作,共同關懷地景。

並且積極參與各項規劃、管理、解說等實務)。

另外,為了積極推動地景保育工作,建議成立「地景保育研究中心」,專責地景保育工作的進行。茲將該中心之工作分組及任務略述如下:

1. 行政組

(1)地景保育的組織、法規以及財務。

(2)研擬我國的地景保育策略,並與相關政府機關各部門計畫整合(例如礦業、觀光、能源及文化資產保存等)。

(3)相關機構間的協調合作。

(4)融入地方計畫的途徑(例如納入區域計畫或縣市綜合計畫中劃設保護區)。

(5)保育途徑的研究(例如結合社區環境總體營造與地方文化工作室的角色)。

2. 資料組

(1)繼續登錄新的資料,並修訂、補充已登錄的資料,且將已登錄的資料進行電腦化之工作。

(2)各登錄景點之現況調查及記錄,並作進一步的景點分類與分級工作。

(3)將各登錄景點之資料納入網際網路、或製作成CD光碟等等,以作為資料的儲存和宣導之用。

3. 技術組

(1)國外保育新技術之引進與介紹。

(2)國內保育技術個案之研發及蒐集。

(3)保育技術之改良、應用與推廣。

4. 推廣組

(1)籌辦國際、國內與地景保育(教育)相關之研討會。

(2)協助地方政府辦理地方性地景保育活動。

(3)結合鄉土活動及鄉土戶外環境教育。

(4)加強地景保育人員(義工)的聯繫、組織與訓練。

(5)與教育單位、社教機構、民間團體等聯合舉辦系列演講,並且出版相關的刊物(或特刊)。

(6)積極和傳播媒體合作,加強推廣活動。

(7)地景保育教育文宣之編輯、出版等。

5. 國際組

(1)加強與地景保育相關的國際組織、人士之聯繫與交流活動。

(2)蒐集、翻譯、編印國際地景保育近期發展資料。

(3)在國際社會中加強宣傳我國地景保育的發展與現況,以提升我國的國際保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