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第四屆亞太地質公園 網絡會議側記
作者:
王美欣
作者說明:
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風景區管理處課長
內文:
第四屆亞太地質公園網絡會議於2015年9月15~20日在日本舉辦,會議場所涵蓋山陰海岸地質公園所在之京都府、兵庫縣、鳥取縣等地,本次計有來自22個國家618人參加,臺灣在臺大地理系林俊全老師的號召之下,計有64人響應自費組團參加,聲勢浩大,包括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臺灣大學、師範大學、高雄師範大學、東華大學、臺灣應用地質技師公會等專家學者代表,臺灣8個地質公園的成員參與踴躍,其中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位處長代表其地質公園出席,提高了本次團隊參與層級。為了能在國際場合行銷台灣地質之美,在行前特別召開會議,討論活動流程、表演節目、展示攤位佈置、文宣紀念品等,大家無不卯足全力,要拿出最好的成果。
 
此行,一方面是行銷台灣的地質公園,另方面是觀摩學習別人的長處。因此,除了參加大會的活動,在會前幾天,我們也安排了另外幾處參訪行程。首先是經由金澤大學柏谷先生等人的接待導覽,走訪了千里海濱公路,這是一條寬約50公尺、長8公里的海岸,因為這裏的沙非常細,當海水退潮後,形成了非常堅固的沙灘,連巴士都能在此行駛,讓人嘖嘖稱奇,能擁有這麼漂亮的沙灘,除了先天條件,在管理維護上一定花費不少工夫。

接著在糸魚川市米田徹市長的邀約下,參觀了糸魚川地質公園,這是日本的第1座地質公園,號稱涵蓋地球五億年的歷史、世界最古老的翡翠文化發祥地,因有日本中央地塹帶西側的「糸魚川-靜岡構造斷層線(糸靜線)」通過,坐擁日本列島地質及地形特徵如何形成的珍貴資訊,意義重大,市長及工作人員在Fossa Magna Museum拿著印有中華民國國旗的牌誌歡迎我們,對於在外交上經常被孤立的我們而言,備感溫馨,當日的午餐是由4個社區所準備的特色料理,以當地食材入菜,呈現道地風味,其操作模式有點像台灣的家政班,會場也有手工餅乾、米食等產品展售,是行銷在地農特產的好方法。白山國立公園內有一塊「百万貫岩」,其複雜多樣的地質構造,連在場的中外地質專家都覺得不可思議。

本次會議總共發表96篇論文,台灣就佔了12篇,全場展示攤位20個,台灣有6個,除了日本以外,我們的參與度應該是最高的,尤其在鳥取環境大學的會場,台灣團隊統一穿著綠色製服相當醒目,在中場休息時間,台東利吉社區的夥伴特別換上原住民傳統服飾跳起迎賓舞,鳥取縣知事平井伸治受邀共舞,成功帶動歡樂氣氛,也展現了台灣團隊的活力與創意。

開幕式及論文發表在豐岡市民會館舉行,從豐岡車站到活動會場,沿路可見活動旗幟及宣傳海報,開幕儀式邀請女性書法家進行毛筆字書寫表演,磅礡氣勢很讓人驚艷,大會安排的晚餐則讓人印象深刻,不是自助餐或多高級的餐點,而是精選在地的24家餐廳,每人可任選3家用餐,在報到的資料夾裏有餐卷及使用說明,說明摺頁有詳細的地圖及每間餐廳的餐點圖片介紹,與會者按著地圖尋找自己喜歡的店家美食,不僅參加的人開心,合作的餐廳也受益,因為舉辦這個活動而帶動地方經濟,所以能獲得居民的支持。野外考察分6個行程,提供與會者不同的選擇,同時可以分散參加人數,控制活動品質,達到設施承載量的管制。

本次會議重點除了地質、地景保育成果交流觀摩,也加強與國外友人的情誼,拓展台灣在國際能見度。另外,在國際會議的舉辦方面,舉凡會議場地、住宿、餐飲、交通接駁、服務人員等軟硬體設施的安排,可感受到地主國日本的用心,除了行銷地質保育成果,也大大推廣在地的觀光旅遊及地方產業,尤其展現了社區參與的成果,充分實踐地質公園設置的核心價值-地景保育、環境教育、地景旅遊及社區參與。台灣有獨特性、多樣性的地質、地形景觀,雖然目前礙於聯合國的規定,我們無法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會員,但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整合自然環境與人文社會環境使永續發展,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