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資料
主題類別
隆起珊瑚礁,洞穴地景
編號
E60
名稱
八仙洞
調查日期
2011-01-01
地理區
東區
記錄者
劉瑩三、郁靜慧
行政區
台東縣長濱鄉
經緯座標
23.39624318,121.4774584
TWD97座標
2988801.71,2588842
地質地形概況
地質區
海岸山脈
地形區
海岸
地層
海相階地堆積層、都巒山層
岩性(岩石)
礦物
化石
特殊地質構造
地景描述
位於花東海岸公路台11線上,屬於臺東縣長濱鄉的八仙洞由於具有抬升離水的海蝕洞群,加上是台灣已知最古老的史前文化—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的發現地點,成為兼具地質地形與人文價值的地景景點。 八仙洞海蝕洞群的岩層是由中新世都巒山層的火山角礫岩所組成,分佈於海拔20至130公尺之間,可由洞穴的生成年代及海陸運動的關係,計算海岸的抬升速度。八仙洞海蝕洞的外型可粗分為半圓形及狹長形二種,主要是受到岩石中是否存在構造(節理)所控制,狹長形海蝕洞為海水沿著節理侵蝕所形成的,半圓形海蝕洞則無構造的影響。 海水長期沿著岩石節理侵蝕的狹長形海蝕洞,是早期人類居住的場所。臺灣史前文化的最早階段,是以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所出土「長濱文化」為代表的先農業文化階段,其年代估計是從距今至少3萬年前一直延續到5,000年前,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今因廟宇強佔而風華盡失。 八仙洞目前設有步道通往各個海蝕洞。八仙洞的洞穴型態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橫向半圓的,若沒有節理,單純因海浪衝擊侵蝕而產生,則多呈向內凹之半圓形,這種洞穴的前方常有一小塊平台,平台面上有堆積物;另一種是垂直發展,這種洞穴是海水沿著岩石的節理面侵蝕而成。前者如潮音洞、海雷洞,洞前多會突出一塊平台;後者如靈岩洞,係潮水沿節理侵蝕的結果。 洞名 洞底拔高m 洞高m 洞m 洞深m 洞之外形 八德洞 (水濂洞) 20 4.2 5 5.8 半圓 靈岩洞 23 20 14 40 狹長 潮音洞 47 66 20 21 扁圓 永安洞 66 5.4 19 17.3 扁圓 海雷洞 77 53 12 7 半圓 乾元洞 110 5 12.4 9.3 半圓 朝宸洞 112 28 56 5 半圓 崑崙洞 130 3.6 8.2 3.4 半圓 八仙洞資料(資料來源,石再添等,1988)
現場照片
This is an image
八仙洞海蝕洞群由都巒山火山角礫岩所組成,分布於海拔20-130公尺間,是紀算海岸抬升速率的最佳證據。

This is an image
八仙洞遺址所出土的長賓文化,其年代估計是從距今三萬年前一直延續到五千年前,為國家一級古蹟,如今因廟宇強佔而風華盡失。
經營管理資料
景點方圓大小
長: 300m
寬: 250m
面積: 75000㎡
高: 130m
深: 50m
管理單位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保育狀況
威脅地景之行為類型
不當之遊憩規劃
非地質方面的重要內容
重要文化資產 : 長濱文化遺址
到達路線
自用車
土地所有權
公有
土地所有權姓名,地址
八仙洞遊憩區
價值認定
地質多樣性(科學), 景觀美質(遊憩), 歷史和文化(社會)
登錄等級
國家級
具有國家重要性之代表性地質現象,事件或作用,為瞭解台灣地質史所必備
地方級
專家評鑑等級
國家級
文獻資料
王鑫(1990)。花東海岸山脈地景調查(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灣國立大學地理學系合作計畫,第15-17頁。
李思根、楊貴三(1992)。花東海岸地質、地形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教育部科學教育研究專題。
莊文星(2005)。臺灣東部海岸山脈火山頸柱狀節理地質地形景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簡訊,館訊第208期,第5版。
謝孟龍、劉平妹(2000)花東海岸全新世地殼上升速率的在檢討。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堪,第23號,第165-199頁。
範圍區
This is an image
地質圖
This is an image
衛星地圖
This is an image
航照圖
This is an image
相關圖,表,剖面或素描資料
This is an image
(謝孟龍等,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