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資料
主題類別
海岸地景
編號
S35
名稱
阿塱壹古道海岸地區
調查日期
2010-09-01
地理區
南區
記錄者
齊士崢、林建偉
行政區
屏東縣牡丹鄉
經緯座標
22.14459808,120.8931085
TWD97座標
238974.48,2449570.90
地質地形概況
地質區
海岸山脈
地形區
海岸
地層
潮州層
岩性(岩石)
礦物
化石
特殊地質構造
地景描述
阿塱壹古道北由台東安朔至南端的屏東旭海,全段古道皆沿著海岸分布,是過去台灣南端連接東西部的重要交通要道。本區地層屬於「潮州層」,廣泛分布於恆春半島楓港溪以北地區,可對比於中央山脈北段的廬山層,是中新世中期至晚期,由深海海盆演變至大陸斜坡、海底峽谷環境的沈積岩,受蓬萊造山運動作用,褶曲、抬升,並發生輕度變質形成的變質岩。地形景觀以陡坡、礫灘為主要架構,海岬處有海崖與濱台地形、河階地、沒口溪的河口礫石灘組成的河口地形、已經受侵蝕而破壞,僅殘餘沈積沙體的沙丘地形。本段海岸最大的特色就是的極高自然度,也是全台灣僅存的原始海岸,在地景美質上具生動性、繁雜性、稀有性、統一性與完整性,若受人為工程力介入,除了自然地景的價值受干擾而大為降低外,生態環境、歷史文化也一同受到影響,此區的地景價值則幾乎等同於北段的南迴公路沿線。
現場照片
This is an image
由於海崖出露的地層上,可見到有石英砂岩或為細粒、與板岩或呈薄頁互層,部分砂岩岩礫、撓曲的紋層砂岩團塊,具有層間褶皺及斷層,顯示未固結岩塊的變形作用(海底崩移構造)。

This is an image
礫石海灘在台灣多分布於東部,西部因有主要大河提供砂質沉積物也因海岸坡度低緩有足夠的沉積空間,固有利於砂質海灘形成。東部地層多為硬度高的變質岩,抗蝕程度高易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塊,石塊同時長期受海浪來回搬運彼此相互磨蝕,橢圓狀的卵石為此礫石灘的特色之一。
經營管理資料
景點方圓大小
長:
寬:
面積:
高:
深:
管理單位
保育狀況
很好
威脅地景之行為類型
開發建設
非地質方面的重要內容
到達路線
步行
土地所有權
公有
土地所有權姓名,地址
價值認定
地質多樣性(科學)
登錄等級
國家級
地方級
具有專業和業餘地球科學家的研究價值之景點
專家評鑑等級
地方級
文獻資料
齊士崢(2009)國家自然地景保育及教育宣導計畫(1/4)南區地景登錄,行政院農 業委員會林務局。
範圍區
This is an image
地質圖
This is an image
衛星地圖
This is an image
航照圖
This is an image
相關圖,表,剖面或素描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