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資料
主題類別
海岸地景
編號
S70
名稱
澎湖群島桶盤嶼柱狀玄武岩
調查日期
2010-07-01
地理區
南區
記錄者
齊士崢、林建偉
行政區
澎湖縣馬公市
經緯座標
23.509930,119.515237
TWD97座標
302618.107,2600845.37
地質地形概況
地質區
澎湖火成岩區
地形區
離島
地層
岩性(岩石)
玄武岩
礦物
化石
特殊地質構造
地景描述
桶盤嶼位於澎湖本島南方海域,馬公港西南方,距馬公市約7公里。因整個島形酷似倒蓋的桶狀圓盤,故名「桶盤」,為一個標準的方山小島。桶盤嶼的岩層主要是由兩層矽質玄武岩、中間夾雜沈積岩所構成的,海崖下部出露的矽質玄武岩形成於距今15-14百萬年前,而構成方山頂面的矽質玄武岩則形成於距今11-10百萬年前,兩層矽質玄武岩間所夾的是淺水沈積的沈積岩。這樣的地層分布特徵,顯示距今15-14百萬年前的早期火山噴發後,本地區曾經沈入水中,因而堆積了一層沈積層,然後再間隔大約4百萬年後發生後期火山活動,構成方山頂面的矽質玄武岩,這也使得沈積岩頂部具有些許高溫岩漿造成的燒烤痕跡,以及岩漿移動造成的變形痕跡。桶盤嶼海岸的侵蝕地形非常豐富,在西側海岸,下層的矽質玄武岩受海浪侵蝕,形成了發達的海蝕平台,還有因現代海岸侵蝕作用造成的差異侵蝕小地形,例如氣孔柱、小規模石筍群(蕈狀岩)、和發達的壺穴群。
現場照片
This is an image
在桶盤嶼的西南側的海崖地形極為壯觀,由柱狀玄武岩構成的懸崖因為近代的風化侵蝕作用,造成的奇形怪狀的節理面風化景觀和球狀風化景觀,在坍塌的巨大玄武岩石柱中央,可發現大量因鹽風化作用形成俗稱「貓公石」的蜂窩岩。

This is an image
桶盤嶼最著名的地景就是蓮花台和粗大而造形特殊的柱狀玄武岩。由蓮花台的同心圓的構造可顯示這是岩漿從中心向四周擴散冷凝的結果,據此推測,蓮花台可能是岩漿由地下通道上升,在噴發口處所形成岩漿池(lava pool)冷凝後,再受到海水侵蝕所揭露形成的地形,此處可能代表一處玄武岩岩漿的噴發口。 
經營管理資料
景點方圓大小
長:
寬:
面積:
高:
深:
管理單位
保育狀況
普通
威脅地景之行為類型
風化與侵蝕作用
非地質方面的重要內容
到達路線
土地所有權
公有
土地所有權姓名,地址
價值認定
地質多樣性(科學)
登錄等級
國家級
地方級
具有地球科學知識,事件或人類開發等歷史價值之景點
專家評鑑等級
地方級
文獻資料
李寄嵎(1994)澎湖地區玄武岩類與福建地區基性脈岩之定年學與地球化學研究兼論中生代晚期以來中國東南地函之演化,國立台灣大學地質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長興編(1991)《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陳培源、張郇生(1995)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史,澎湖縣立文化中心出版。
範圍區
This is an image
地質圖
This is an image
衛星地圖
This is an image
航照圖
This is an image
相關圖,表,剖面或素描資料